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

打倒學術期刊付費高牆?

請先閱讀:推倒貪婪期刊付費高牆!學術界揭竿而起

再怎麼拿貪婪、壟斷等等模糊的字眼潑糞,都沒辦法否認期刊能夠收費,是反映出人們對它在專業審查、學術權威上的需求。

如果人們真的不需要,它空喊高價也是有價無市。畢竟又不是國家認證、法定規費,有什麼好抱怨的?真的覺得高,就自己組織期刊跟它競爭,看能低到哪裡去。

現在是既圖著期刊用審查費、行政費和編輯費堆起來的學術權威,又打著研究公共化的旗子,拒絕接受付款。到時候期刊無法維持,也是魚死網破,誰都沒好處。

最恐怖就是國家介入、收歸公有。表面上收費便宜了,但在權力籠罩下,期刊不再對學術社群負責,而是對國家機器負責。到時候收費再怎麼低,換不到需要的東西也是白搭。


延伸閱讀:防災士認證肥了誰?


就更別提國家直接把學術權威法定化,逼迫學術社群向國家機器獻媚了。台灣的國科會計畫,不就是這麼回事?

回應彭兄補充說明:
到頭來只有一個問題:如何確保利潤沒有超過他所創造出的價值?除了市場機制之外我們還有什麼別的選擇?

這些期刊的學術權威,來自學術社群多年來的自願交換和共同認可。如果看到這些期刊如今收價頗豐,就回過頭來認為當年的交易糊塗了,打算不認帳,這跟無賴有什麼區別。

而這些期刊也隨時要面對潛在的競爭者的競爭,提供盡可能高品質、低價格的學術權威認可。這也是後進者會覺得難以進入市場的根本原因。如果這些期刊真的以為自己穩坐江山,提取了超額利潤,後進者馬上就會有空間進入市場。

所以把注意力擺在這些期刊現在收取的價錢,並且用主觀意願來主張他的利潤超過價值,我覺得是太武斷了。

反過來說,我倒覺得該檢討的,是世界各地的高教、研究機構相關法規。這當中可能或多或少有規定要引用這些等級期刊的文章,或者升等要在這些期刊上刊登多少文章。

這些僵固規定用權力強制,逼得學術社群非得向這些期刊供稿、採購,而不能自由地依據自己的需求和意願,選擇投稿別的網路平台、尋求別的學術權威。如果要說這些期刊有什麼東西是他不該拿的,這些靠權力創造出的尋租利益,才是他不該拿的。


延伸閱讀:停止消費救經濟的古怪循環:完成物質文明的轉型,人類才有未來


批判的焦點,應該擺在各種權力強制的規定當中,有沒有鞏固、擴大這些期刊既有的學術權威。把這些東西拆掉,權力尋租帶來的超額利潤,就會自然釋出。其他的競爭者要進場的空間才會變大。

至於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挑戰這些期刊既有的學術權威,我覺得集體談判議價、聯合抵制、另組期刊,都是很好的嘗試,畢竟都在開放市場中接受學術社群的公評。

但這篇報導偏偏只用一堆主觀的道德詞彙來對這些期刊潑糞,把偷竊的行為正當化成羅賓漢,卻只字不談權力尋租這真正的問題。我覺得作為一篇深入報導,作者是犯迷糊了。但也不難理解,過去那麼多年以來,我他媽也犯迷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